日期:2024/07/24
文:張東曜醫師
國會亂象真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專業是社會信任和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無論政治上怎麼主張,都不應該毀壞獨立的專業,不論是法律、也不論是醫學。
每年的工作坊,都是台兒盤點這一年來努力的成果,和大家開心分享心得的時候。我們努力在健保崩壞和少子化浪潮的挑戰下,建立胎兒醫學的烏托邦,維持專業上的自主,做第一線產科醫師的後盾,在行有餘力之時,也嘗試著支援還在醫學中心奮戰的同道,因為我了解他們的難處。
日期:2024/06/27
文:張東曜醫師
轉貼婦產科醫學會立場
反對恐龍法官、、、
生育必然有不可控的風險,醫療是專業,不是生育的避險工具,出險的提款機。
母子均安不是理所當然,是家長和許多醫療專業人員的努力,加上上天的眷顧,才能共同成就的幸福。
醫療人員是凡人,我們的勇敢來來自熱情、來自教育、來自自我期許、也來自社會的期待和肯定。
法院的判決可能強化、也可能弱化醫療人員的勇敢。
是不是恐龍法官,我們都有心証。
![]() |
遠眺龜山島 |
日期:2024/06/08
文:張東曜醫師
花東三法可能要花至少兩兆新台幣,如果這兩兆拿來獎勵生育,多生一個新生兒獎勵一千萬,剛好可以增加20萬名新生兒,我覺得這比花兩兆打通中央山脈更好。
去年(2023年),台灣的新生兒數是13萬5千人,而30年前(1993年),是32萬5千人,一年出生數少了近20萬人。
去年(2023年),花蓮縣現住國人數是39萬6千人,台東縣是29萬3千人。
為了讓大家方便理解兩兆是多少錢,該不該這樣花,好讓民眾充份表達意見,以督促立法委員好好討論,善盡職責,集思廣益,不要閉著眼睛跟著黨意瞎投票,媒體和專家做了很多比方,在此,我提供另一個比方,讓大家好好想想,真有兩兆,要不要這樣花。
今天是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第一次的胎兒治療季例會,開放遠距視訊,邀請到台大康巧鈺醫師和許文瑋醫師,分享無心怪胎的減胎經驗(RFA in TRAP sequence)。
1998年,我在英國攻讀產科超音波學碩士時,到King’s College London的Harris Birthright Fetal Medicine Centre求見Prof. Nicolaides,親眼見到Nicolaides教授做雙胞胎輸血症候群的雷射治療,非常驚訝,可以用驚嚇來形容,從此走上胎兒醫學這條不歸路。
![]() |
2023/11/16 第15屆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拯救胎兒專案記者會 左起:林炫沛醫師、徐明義醫師、陳持平醫師、張東曜醫師、邱文通先生 |
時間:2024/03/01
文:張東曜醫師
還在馬偕服務的時候,我是高危險妊娠科,專長是胎兒超音波,陳持平醫師是我在馬偕的前輩醫師,他是生育保健科,專長是遺傳診斷。這兩個專長剛好是近代產科學一路從古典產科學,進展到周產期醫學,再進展到胎兒醫學的兩大支柱。也因此,我和陳持平醫師一直有合作,也受他指導和提攜甚多。
自行創業後,一直努力建構一個讓專長胎兒醫學的專家能深耕和合作的園地。創業要考慮到更多醫學專業以外的層面,不但不能忘記初心,還要幫初心找到活水源頭,才能永續發展。當我們年華老去,可以開心看到有人能承傳我們努力守護的價值和專業,看到這個世界因為我們曾經的努力而更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