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兒醫療總部(新北新莊中悅寰宇1號大樓二樓) |
日期:2024/04/06
文:張東曜醫師
2024/02/29,台兒遷入新莊總部。2023年初,我們發起的拯救胎兒計劃,也因遷入新莊總部進展到和合作伙伴開始醫療合作的階段。2024/04/03,台灣發生七級以上大地震,是1999/09/21(921大地震)以來的最強地震。所幸,台灣記取921的教訓後,這25年來,加強了建築法規的要求、也改善了許多基礎建設,大大增加了台灣面對災害時的韌性。再加上幸運之神的眷顧,相較於921,這次的災情相對較輕。
其實,我沒有親身體驗過921的震撼教育。921發生的當下,我正在英國諾丁漢的Holiday Inn裡打包行李,準備前往倫敦搭機返國,結束我的留學生涯。忽然,電視中CNN插播台灣發生強震的快報,我看到東星大樓倒塌的畫面,心想事情很大條,馬上打越洋電話回家,只記得太座說她在床上抱著女兒跟兒子,說:很可怕,還在搖。
25年後,我總算經歷了七級以上的大地震,真的蠻可怕的。
回想起來,我回國全心投入胎兒醫學也25年了。這25年來,胎兒醫學也有很多的變化,比如說,1999年時,沒有羊水晶片、沒有次世代定序、沒有非侵入性唐氏症篩檢(NIPT)、沒有妊娠早期子癲前症篩檢、也沒有SMA篩檢、、、,測量子宮頸長度篩檢早產高危險群才開始在期刊發表論文並建立方法、以胎兒頸部透明帶為核心的妊娠早期唐氏症篩檢也才在推廣階段,當期唐氏症篩檢的主流仍是妊娠中期二指標血清篩檢,而胎兒心臟超音波篩檢也還在啟蒙階段,當時學界仍在為要不要把左右心室大血管出口納入常規篩檢而爭論不休。
所幸留英期間有機會親自到Kypros Nicolaides教授門下學習,見識到人家正規軍的打法,知道先進國家是怎麼開疆闢土,才立下心願要在台灣把胎兒醫學做好。
返國後,我胎兒醫學的實踐之路始於1999年時的台北馬偕。當年,我綜合留英所學和當時台灣的現況,規劃了早期(11-14週)、中期(20-24週)、晚期(30-32週)、和產前(35-37週)四次的胎檢,主張胎檢和產檢分流,由專長胎兒醫學的醫師和專長產科學的醫師分工合作,一個照顧胎兒、一個照顧孕產婦,共同把周產期醫學做好。
這25年來,無論是遺傳診斷、實驗室診斷、超音波診斷、或是胎兒磁振造影診斷都不斷進步,也不斷整合,確立了胎兒醫學成為獨立於傳統產科學之外的次專科的必然性,也只有好好建立胎兒醫學Fellow的訓練制度,才是我這個年齡層的產科系醫師現階段應該一起努力的目標。
此外,由於胎兒醫學跨科、跨專業的特性,建立跨領域多學科團隊的合作平台也是做好胎兒醫學的要件,除了邀請各相關科別的醫師,我們也需要招募和訓練有志胎兒醫學的醫師、護理師、放射師、超音波技術員、助產師、和遺傳諮詢師等。
最後,我也要把原本四階段胎檢的主張,修改成五階段,並調整其週數,將最新潮流和更多專業納入框架,比如四階段式(早中晚期及產前)的子癲前症篩檢。
沒有什麼高層次超音波這回事,這個名詞我一直很感冒,一直以母嬰親善和自費項目來理解胎兒醫學証明你外行,專科會診才是正確的框架。
最新的五階段胎檢規劃:
- 孕後胎檢(4-10週)
- 早期胎檢(11-16週)
- 中期胎檢(18-24週)
- 後期胎檢(28-32週)
- 產前胎檢(35-37週)
總結:
- 五階段胎檢新主張(Timeframe for Fetal Screening)
- 建立Fellow制度(Fellowship in Fetal Medicine)
- 建立多學科團隊(Multidisciplinary Team)
產科學是專業,胎兒醫學也是專業,有些事,還是讓專業的來比較好。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