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9/9

從超音波胎檢到磁振胎檢 -- 二十年磨一劍、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的兩個故事


文:張東曜醫師
日期:2018/09/09

上個月月底(2018年八月),北榮放射部郭萬祐主任傳給我一張1999年10月28日自由時報的剪報,說『北榮引進超快速磁振造影術診斷胎兒異常、、、』。於是我想起1999年9月21日的往事:我在英國諾丁漢的Holiday Inn裡,結束了一年的胎兒超音波進修,正準備出發前往倫敦Heathrow機場前,CNN傳來新聞快報,說台灣發生強震,東興大樓倒塌,我趕緊撥國際電話回台北,太太正在床上抱著兩個小孩,說『好可怕,還在搖、、、』

然後,因緣際會,我在前輩醫師的協助下,在馬偕二次到職,開始胎兒醫學的逐夢之旅。我做了近兩年的高危險妊娠科Fellow,全心投入胎兒醫學的領域。2001年昇任婦產部主治醫師後,同年開辦『妊娠評估中心』,矢志給胎兒超音波一個正確的定位和正常的市場價值,以創造一個健康的產業環境。2008年,我創立台兒,『當一個野孩子』從新開始。創業這十年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團隊逐漸成長,認同並協助台兒的同道也越來越多。

久聞郭萬祐醫師胎兒磁振造影的診斷功力。2012年底,我終於有機會結識北榮的郭萬祐醫師。郭醫師說:『你們台兒搞胎兒影像,怎麼可以沒有我們呢?』從此開啟兩方合作的大門。我們從2013年5月開始,每季固定舉辦『北區胎兒影像學季例會』,以檢討這三個月來兩方的胎兒磁振造影個案。

剛開始時,每次季會只有郭醫師跟我兩個人『演』得很高興。但是,隨著個案量和複雜度的增加、北榮郭醫師團隊裡的年輕醫師們(沈書慧醫師、李函叡醫師、余思賢醫師、邱乃祈醫師)的角色也越來越吃重、越來越突出。台兒也由北榮婦產部出身的周昱青醫師擔綱,召集了一個小組做為對應的窗口。兩方的合作,也從季會、月會、一路演進到雙週會,更在2016年4月,成立『台灣胎兒影像學工作小組』,將園地公開。

去年(2017)五月台兒成立週產期資源中心後,兩方更從同年九月開始固定舉行每週的多學科專家會議,以檢討和精進異常個案的診斷和後續的轉介和支援,開啟了跨系統醫療合作的無限可能。

為了記錄兩方合作的歷史,我們在2015年將精選的個案結集成書,出版了『胎兒影像學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病例精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6998),第二本病例集也即將在今年底出版,讓胎兒影像學更接近成為次專科的理想。

每次我從繁忙的門診抽空去每週五下午台兒的多學科會議探班時,看到一整個會議室的專家,包括婦產科、放射科、新生兒科、小兒心臟科、生育保健科、護理師、各會診科的醫師們、群策群力、吃零食(誤)、絞盡腦汁幫異常個案想方法、找出路時,我都會超級無敵感動。因為,他們做的,決不只是在唸一份報告給家長聽而已。在過去,我每次看到放射科醫師在報告最後加一句『Please correlate clinically.』,我都有被『放孤鳥』的感覺。但是現在,在『台兒多學科專家會議』,我們和放射科的醫師們真正做到了『Let’s correlate clinically.』。

和放射科醫師相處久了,我也逐漸了解他們在現今健保制度下的難處。原來這麼多年來,他們一直委屈用『成人腹部』MRI的代碼在執行『胎兒全身』的磁振造影。然而,隨著我們產前診斷能力的進步,異常胎兒的處置,決不僅止於產生一張報告而已。在台灣現行的醫療體制下,其實沒有cost down的問題(都已經世界低了,你還要怎樣?),只有value up的選項。

所以今年四月,經由郭醫師的引見,我拜訪了北榮榮科醫學影像中心的柯世琦醫師,促成了台兒跟榮科的合作。榮科創立於2000年,是全球第一個於成人健檢導入磁振造影的單位,鄭慧正醫師和柯世琦醫師之於榮科是另一個精彩的醫療人以醫療做核心價值的創新故事,值得所有醫療人學習、借鏡。

之後,經由我、郭醫師、柯醫師、和雙方團隊多次有關定位和流程的協調,也邀請相關同業支持,敲定今年十月起由榮科做為轉介和執行胎兒磁振造影的窗口,由台兒團隊強力支援相關和後續的臨床處置,直接面對自由醫療市場的挑戰。

人生沒有幾個二十年,二十年的努力,成就了一個『超音波胎檢』的團隊,也成就了另一個『磁振胎檢』的團隊。但是,再強的個人與團隊,都不可能跳脫生命週期,只有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才能讓年輕人在專業裡安身立命,跳脫生命週期的限制。在人生的高點(也許吧!此時不做,更待何時?),我和郭醫師、柯醫師要大膽一試,成就專業、成就高品質的周產期醫療,讓醫療人和病家都能因為健全的制度受益。

從感動到行動,這是我們對年輕醫師努力的肯定。

PS:
榮科轉介窗口: 02-28760166 / 02-28712121 ext 3505, 3506

1999/10/28 自由時報『北榮引進超快速磁振造影術診斷胎兒異常、、、』

2018/08/31 台兒多學科專家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