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5/27

寫給『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和『胎兒超音波實作培訓課程-初階班』

攝於2018年第十屆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

文:張東曜醫師
日期:2019/05/27

今年初邀請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同道和同仁,發心成立了『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希望從教育訓練著手,把胎兒醫學的制度進一步地落實,讓胎兒醫學成為廣被承認的婦產科次專科,一如婦產科學系下的其它次專科、如不孕症次專科、婦女泌尿次專科、生育保健次專科、婦癌次專科、周產期醫學次專科等。

這些年來,胎兒醫學的水準一直在進步,但是在台灣,這個觀念並不普及,也不夠專業化。以致於一般的觀念仍停留在產科不是自然產就是剖腹產的思維,對於胎兒的篩檢、診斷、和治療並不講究,大多是產科醫師兼著做。其實,任何專業都是熟能生巧,不斷精進才能成一家之言。上週,有位第二胎的孕婦來台兒做早期胎檢,因為我不在,孕婦的先生託同仁轉送我一隻Yonex Nanoflare 700的羽球拍。同仁很好奇問我會打球嗎?話說我也是羽球校隊出身,也拿過全省名次,我也是有練過的,可是我能跟羽球天后戴資穎比嗎?現在的我大概只能去要簽名吧。

其實,『一萬小時定律』在每個領域都適用,就算有天份,也只有苦練,不斷重複才會出頭。如果以每週40小時計算,一年工作50週就好,一萬小時等於5年的苦練,請問關於『胎兒超音波』這個專業,各位有做到了嗎?不過,住院醫師的工時何止每週40小時,以現在的標準每週80小時來說,一萬小時也要兩年半的時間,而且還不能打混摸魚,只能專心做一作事。

如此說來,住院醫師操個一萬小時,去考專科醫師,Fellow再密集操個一萬小時,去考次專科醫師,也是剛好而已,並不過份,這也是確保訓練品質的最低標準,也是我們對專業負責的基本態度。很多同業以為我有什麼『撩妹金句』、還是台兒有什麼特殊設備或是豪華裝潢,其實真的沒有。

2001年7月,我在馬偕昇任主治醫師,同年9月開辦『妊娠評估中心』,謝謝院方和科內前輩的支持,讓我從利用病房畸零地的一人單位、一台機器、自己補耗材開始。我要說的是,我並不是那時候才開始認真做胎兒超音波的,實際上,在那之前,我已經專心做了三年的胎兒超音波,包含一年留學英國攻讀產科超音波碩士並到Nicolaides教授門下學習,和兩年馬偕高危險妊娠科的Fellow。而Fellow這兩年,除了去開刀房,我幾乎全時守在超音波室負責困難的異常個案,看不懂就問、看不懂就查書,幾乎每天11點回家。

2008年我創立台兒,嚴格執行教育訓練,我敢說我教出一群胎兒超音波的高手來。新任婦產科醫師一律從Fellow做起,把你教到會。放射師我一律當住院醫師教,除了不開刀、不開藥,醫師唸什麼,放射師就唸什麼,一律唸原文。道理很簡單,不會開車可以給你開瑪莎拉蒂嗎?高檔的超音波並不會比瑪莎拉蒂便宜喔!

下班後做什麼,會決定你的未來。十年前,我跟台兒第一批的放射師說:『十年後你上講台,你同學跟住院醫師在下面抄筆記、、、』今年發心成立的『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的要務之一,就是這個『講台』。承先啟後,我們吃過的苦,後輩不必要再經歷,請去吃別的苦,更多未知的苦,把胎兒醫學再提昇上去。

########
胎兒超音波實作培訓課程-初階班@FB
周產期醫學會網站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