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4/14

先天性心臟病篩檢的第四關-新生兒心電圖篩檢

左起:台兒池宛玲醫師(前台大小兒心臟科)、薛忠滿護理師、羅雅倫護理師、董于瑄護理師


日期:2019/04/14
作者:張東曜醫師

為了及早診斷先天性心臟病,婦產科醫師和小兒科醫師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從產前來說,婦產科醫師努力學習胎兒心臟超音波篩檢的知識和技能,把第一關。從產後來說,小兒科醫師在嬰兒室推廣血氧濃度的測量來篩檢危急性先天性心臟病,把第二關。此外,小兒心臟科醫師推廣新生兒心臟超音波篩檢也有很多年了,把第三關。

除了血氧濃度,超音波基本上是結構的檢查。雖然心律不整,也可能因為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心臟的搏動明顯有異,再安排心電圖檢查做進一步的紀錄。但何不考慮在做超音波的同時,由小兒心臟科醫師從聽診、超音波、到心電圖同時檢查呢?

這樣的安排,一來完整,可以讓小兒心臟科醫師充份發揮,二來可以增加診斷率,算是把第四關吧!希望能多篩檢出一些在超音波檢查時無法用眼睛明顯分辨的節律異常,從而減少遺憾。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即是Long QT症候群。

Long QT症候群主要的考量是因為它和猝死有關,而且可能也和遺傳有關。因此,如果發現新生兒罹有Long QT症候群,除了新生兒本身必須進一步診治外,家族內是否也隱藏有未知的患者,也要一併考慮。

據估計,大約10%的新生兒猝死可能和Long QT症候群有關。雖然,新生兒心電圖篩檢不可能全面解決新生兒猝死的問題,也可能無法篩檢出所有的Long QT症候群,但卻是可以努力的具體方向之一。

由於目前尚欠缺全面的篩檢資料,我們只能從現有局部的文獻製成流行病學用的2 by 2 table,來了解Long QT症候群和新生兒猝死的關係。

先假設台灣新生兒猝死的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二,其中10%和Long QT有關。其次,分別假設Long QT發生率為1/2000(表一)、1/5000(表二)、1/8000(表三)。為了方便計算和理解,設族群有100萬名新生兒(註一)。

醫事人員應該很容易理解表一、表二、表三的含意。但是,對一般的家長而言,直接看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陽性相似比)一列,應已足夠。當發生率從1/2000、減少到1/5000,再減少到1/8000時,陽性相似比從201倍、增加到505倍、再增加到813倍。意思是說,如果診斷為Long QT症候群,猝死的機會可能會增加至少200倍。

雖然,對家長來說,阻止遺憾的發生可能遠比搞清楚這些醫學篩檢的數據來的重要,但是對醫師來說,有數據才能幫助醫師做更好的決策,也才有可能進一步改善流程和監控品質。因此,台兒發起『台灣新生兒心電圖登錄系統』、匯整相關資料、也接受委託判讀,並和台大小兒心臟科合作,以台大做為本登錄系統的後送單位,讓篩檢陽性的新生兒可以儘快得到進一步的鑑別診斷和治療。

【註一】MEDCALC Diagnostic test evaluation calculator